亲人“公有”,您现在还好吗?

亲人“公有”,您现在还好吗?


 

 

    近日,一张悄然而至的汇款单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掀起不小的波澜——汇款单上的署名“公有之二女儿”让所有人都心生疑惑:多年来,这位不曾谋面的好心汇款人总习惯署名“公有”,这次怎么突然变了?他是希望看着自己的爱心传承下去,还是自己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一连串的疑问,汇成一股强烈的声音:“‘公有’,我们的亲人,您现在还好吗?我们期待握一握您温暖的手!”
    “公有”与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情缘,可追溯到17年前。1994年端午节来临之际,该院收到一张寄自唐山市综合福利院的150元汇款单,署名为“公有”。同年中秋节前,又一张写着相同地址、相同署名的汇款单寄来。此后,每逢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前,“公有”的汇款总会如约而至,汇款金额为100元至200元不等。陆续收到汇款后,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和疗养员们都萌生了寻找善心人的想法,但经查询后得知,唐山市综合福利院并无此人,而且,“公有”也曾多次以疗养院的名义向福利院汇去了一笔笔爱心款。
    “‘公有’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到底在哪里?他又为什么不肯和我们说说话?”带着这样的遗憾,在“公有”连续汇款6年之后,疗养院的工作人员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牵挂,于2000年2月在媒体的帮助下向“公有”发出了深情的呼唤,希望见一见这位未曾谋面的亲人。然而,这位亲人并未露面,而是寄来了一封简短的亲笔信:我是个极普通的退休工人,虽然退休金只有420元,但我的饮食非常简单,些许粮食蔬菜足以生活,况且子女很孝顺,所以不为衣食愁顿……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的些许寸心不足挂齿,请各位心安理得地接受……你们再找我,就违背了我的初衷,有大家的内心欢喜祝愿足以慰我平生。您们多一点快乐,我也多一点幸福!
    此后,疗养院里所有的人都宁愿尊重这位老人的意愿,不再打扰他的生活。同时,疗养院认真对待“公有”老人的善举,特意为此建立了一份档案,把每张汇款单都复印留存。截至目前,已有51张汇款单,共计7200余元。
    汇款单的署名突然变了,这意味着什么?该院工作人员金鑫含着泪说:“其实,每年这三个节日来临之际,我都盼着这张汇款单快点来。它来了,就代表老人还很健康。现在,我真不敢想太多……”杨大光和王莹则代表所有疗养员向老人喊出了心里话:“17年了,我们早把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既是亲人,您怎么还忍心让我们苦苦思念?如今,我们对您的牵挂太强烈了,亲人‘公有’,您现在还好吗……”

 

(摘自2011年9月13日唐山劳动日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