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学项目

                 唐山市慈善总会慈善助学项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慈善助学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项目背景

解决好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保证广大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发展,也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希望,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大善事。十年来,唐山市慈善总会不断扩大慈善资金来源,大力推进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实现管理运作规范化。该项目的开展圆了很多贫困家庭学子的大学梦,保障了学业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促进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与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项目概述

为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唐山市慈善总会在2007年成立时,就即刻启动了“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自此,每年5月,市慈善总会在做好“慈善一日捐”善款接收工作的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对享受本市城乡低保待遇、参加当年高考并被全日制大学录取的一本(不含特长生)、二本及专科新生实施救助,一本生、二本生每人救助3000元、专科新生每人救助2000元。从2014年开始,对本市低保家庭考入一本院校的大学生每年资助3000元,直至大学毕业。“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开展十年来,已累计发放善款1547.45万元,资助5994名贫困家庭大学生。

201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帮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唐山市民政局和唐山市慈善总会将“寒门学子进校园”助学项目的资助范围扩大到在唐大学就读的外地户籍特困在校生。向来自全国各地200名寒门学子每人发放助学金1000元,实现慈善助学突破生源地户籍壁垒,“寒门学子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项目原则

在实施助学项目中,唐山市慈善总会坚持统筹安排,明确标准,严格审批,专项下达计划,各有关方面也分工协作,配合工作,该项目始终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一)及时安排部署。慈善助学是唐山市慈善总会救助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项主要安排。为不误时节,市慈善总会提前进行谋划安排。在全国高考结束、招生工作开始前,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通知,并及时组织召开各县(市)区慈善组织负责人会议,对慈善助学工作进行专项布置。

(二)严格确定救助对象。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唐山市慈善总会和各县(市、区)慈善协会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慈善助学实施方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助学条件和程序办理。唐山市慈善总会指定多名工作人员对各县(市)区上报的一本在校生、二本新生、专科新生救助资料严格、细致把关,逐一进行审核。唐山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对一本新生救助资料进行审核。

(三)准确下拨助学资金。慈善助学项目所需救助资金由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和唐山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共同筹措。其中唐山市慈善总会负责筹措一本在校生的助学金并全额发放;市、县两级慈善组织负责筹措二本、专科新生的助学金,按1:1比例配额发放;唐山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筹措一本新生的助学金并全额发放。

(四)认真落实“阳光慈善”。慈善助学,社会关注,困难群众启盼。在助学活动结束后,及时通过媒体、网站向社会公布捐款情况、捐款使用情况以及救助低保家庭大学生情况,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公众了解有关情况,确保了慈善助学公开、透明,受益群体满意,社会反映良好。

四、项目成绩

(一)我市“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4年是唐山市慈善总会值得骄傲的一年。9月,中华慈善总会表彰了一批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其中唐山市慈善总会“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活动荣获了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中华慈善总会此次表彰的先进典型,主要是对2009至2013年期间全国慈善系统范围内,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单位和有突出示范作用的慈善项目。唐山市慈善总会组织发起的“寒门学子进校园”助学项目经过全省、全国评选,最终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标志着我市在推进慈善事业中方面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

(二)我市“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荣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奖。2016年新年伊始,由国家民政部组织评选的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揭晓。唐山市慈善总会“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荣获“最具影响力”提名奖,是河北省唯一获奖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中华慈善奖是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主要是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以及有突出示范作用的优秀慈善项目。唐山市慈善总会“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项目获得提名奖,意味着我市慈善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我市慈善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逐步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项目意义

慈善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有人把慈善助学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贫困不是青年学子的自愿选择,也不是他们天生的过错,更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改变命运的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助学是一项着眼未来的青年政策,实行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机会和时间。

慈善助学是唐山市慈善总会多年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实实在在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困难,圆了年轻学子的大学梦,甚至为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奠定了基础,让即将步入大学的同学们可以适应新学习阶段的改变,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珍惜慈善资源,恪守受助承诺。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们,让他们坚定了信心,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同时教会他们知恩感恩报恩,做祖国的和社会的有用之才,积极传承慈善理念,力所能及地参与慈善活动,使捐资助学的爱心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

慈善助学是慈善一日捐的后续项目,也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传统爱心项目。帮助每个家庭渡过难关,让每一个想上学的孩子上得起学,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心愿。通过慈善助学项目不仅帮助寒门学子开启了希望之门、铺就了成才之路,而且倡导了一种重视教育、尊重知识、鼓励成才的社会风气。

一滴水,辉映世界,一份爱,撒播阳光。慈善助学,是一份爱心的表达,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与释放。每一份慈善助学金都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寄托着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搞好助学工作,首先要让全社会真正认识理解助学的内涵,从而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助学工作。受助学子也应坦然接受爱心助学,在心里植下爱心传递的种子,不负众望,奋发进取,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多行善举、无私奉献、传承爱心,以各自的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回报社会和慈善事业,让慈善助学发挥最大的效能和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