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老项目

                          关爱农村籍抗日老兵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散去,当年我市奔赴抗战前线的数万铁血男儿幸存者已不足千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有的甚至已经年过期颐。而生活在农村的抗日老兵,有的孤鳏无依,有的体弱多病,针对这一现状,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决定在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的活动,致力于帮助老兵幸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该活动的实施不仅是对抗日老兵个体的关爱,更是对民族战争幸存者生命的尊重!

一、项目背景

(一)农村籍抗日老兵的现状

抗日战争期间,冀东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天津进攻华北的重要后方,北平铁路是他的交通要道。因此,当年冀东的抗日斗争异常残酷,冀东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先后参加长城抗战、抗击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统治、创建冀东抗日联军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光复冀东国土,并进军东北,成为全国19个抗日解放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当年一腔热血的兵娃娃都已到耄耋之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健在的我市农村籍抗日老兵仅剩两百余人。

抗日老兵作为抗战功臣的荣光并没有被世人所淡忘,随着唐山市慈善总会工作的深入,他们发现有些农村籍抗日老兵年老体弱,有些常年独居,经济上缺乏固定收入来源,只能依靠低保、高龄补贴生活。针对这些问题,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了在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的慈善项目。实地救助,实地慰问,向抗日老兵送去新年祝福和慈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二)关爱农村籍抗日老兵的群众基础

唐山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恪守本会宗旨,积极宣传慈善理念,多方募集慈善资金。从普通群众到机关干部,从企业家到工薪族甚至低保户,总会看到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爱心人士,他们默默地参与、支持慈善事业。

唐山是当时冀东抗日的重要战场,虽然时间越走越远,但是人们对于这段历史从未忘记,更没有忘记当时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奋斗的抗日老兵们。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2015年12月起,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联合各县(市)区民政优抚部门、慈善协会对我市农村籍抗日老兵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包括人数、住址、生活状况等。从各个角度关注老兵,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项目概述

(一)项目启动

2016年1月10日,由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活动项目正式启动。唐山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王建利,唐山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山及路南、路北区慈善协会负责人一起走访慰问部分农村籍抗日老兵。为他们送去500元慰问金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各县(市)区民政局、慈善协会分别对属地农村籍抗日老兵进行走访慰问。

(二)项目实施情况汇总

该项目走访慰问对象均为我市农村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2016年,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联合16个县(市)区慈善协会在“两节”期间对全市311名农村籍抗日老兵进行走访慰问,投入慈善资金11万元,救助指标分配表如下:

 

 

2017年,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慈善总会联合15个县(市)区慈善协会在“两节”期间对全市229名农村籍抗日老兵进行走访慰问,并发放价值8万元慰问品,救助指标分配表如下:

 

 

(三)项目价值

抗日老兵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杂陈、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日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对于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的农村籍老兵们,无论国家还是社会的关照,都是最有价值的。不忘历史,尊重抗日老兵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种民政道义。记住每个抗日老兵,记住国耻国难,记住抗战的惨烈,也记住英雄的血泪。今天,国家日趋富强,让每个健在的老兵都有安稳的晚年,是理应承担的道义和责任。

(四)典型案例

1、丰南区慰问活动

2016年1月2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怀着对抗战老兵的崇敬之情,唐山市慈善总会上门走访慰问了丰南区两位农村籍抗日老兵舒济先、王甲生,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每人500元慈善慰问金。

70多年前,丰南区舒济先、王甲生等抗日英雄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而他们中的无数英豪早已埋骨他乡,还有一些人湮没在历史与时代的沧桑之中。丰南区现有农村籍抗日老兵八名,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唐山市慈善总会在走访慰问活动中,给老人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仔细询问了老人们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听他们回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向他们献上了浓浓的敬意。

2、路北区慰问活动

2017年1月12日,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政传统美德,倡导社会关爱抗日老兵,确保农村籍抗日老兵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唐山市慈善总会在路北区慈善协会的陪同下,上门走访慰问了两位农村籍抗日老兵张麦巨、杨正,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每人500元慈善救助金。

三、项目效果

(一)项目完成情况

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活动自开展以来,获得了唐山市民政局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支持,自2016年慰问活动开展以来,唐山市慈善总会共投入慈善资金19万元,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达540人次。

(二)项目财务管理

该项目慰问品由唐山市慈善总会统一购置,按照各县(市)区农村籍抗日老兵人数发放给各县(市)区慈善协会,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各项经费的使用,全部通过“唐山慈善网”、手机网站、《唐山慈善》杂志等平台向社会公示,有效的保证了该慈善项目的社会公信力。

(三)项目综合效益

开展“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日老兵活动,听抗日老兵讲一个故事、给抗日老兵送上一份慰问品,以此表达对抗日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把关爱抗日老兵的活动纳入常态化活动,列入每年春节送温暖关爱范围,使年老体弱的抗日老兵可以随时得到帮助,安享幸福晚年。

四、农村籍抗日老兵慰问录

(一)老兵杨麦巨的生活

杨麦巨中共党员,1943年入伍,1951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役,1956年退役,五年前患脑梗,瘫卧在床多年,尽管有4个子女,但子女经济上都不宽裕。目前,90岁高龄的他仅靠每月1045元的抚恤金生活。老人对前来慰问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说,能有人记得他,来看看他,他就觉得非常开心了。

(二)老兵张英的歌声

86岁的张英老人因在解放战争中受过伤落下了头疼、头晕的毛病,每天都离不了药,两只手也变形了但至今仍然会唱很多抗战歌曲。他坐在卧室的椅子上,轻轻地唱起“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难得的是,从第一段到第二段,歌词一个字都不差。虽然如今的生活只有看看报纸、晒晒太阳这么简单,张英却心忧天下。他说,他这颗爱国、爱党的心很纯粹,从儿时起就没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