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各界群众热议"帮一点"构建和谐幸福新唐山

  唐山“帮一点”的报道在媒体刊发后,在唐山市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许多市民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大家都能伸出手来“帮一点”,就能够缓解受助者的生活困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只要大家都能伸出手来“帮一点”,就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幸福的新唐山。

  “‘帮一点’这事好啊!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我哪有这样的好日子过呀!”今年87岁的孙荣芳老人对记者说。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夺去了孙荣芳的丈夫和女儿的生命,其后老人的生活一度十分困难。唐山市自来水公司龙东服务所的21名职工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每人每月给老人捐2元钱,逢年过节还买米、买面送到老人家中,这一帮就是17年。

  “唐山是一座经历了巨大创痛的城市,但灾难也孕育了唐山人民博大的爱心,‘帮一点’正是唐山抗震精神的闪光。”自来水公司团委书记刘坤对记者说:“就是龙东服务所的职工每月帮的这一点点钱,让孙荣芳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光大‘帮一点’精神。”

  “看着那些家庭在自己的帮助下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能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我心里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读了本报有关“帮一点”的报道后,第一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唐山市长江美食城总经理张春霞激动地说,她决定每年出资1万元,捐助50个贫困女童,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帮一点是我们新唐山美好社会风尚的一个缩影。"唐山顺立城物资公司总经理阚春凤曾是名下岗女工,艰苦创业成功之后,她经常慷慨解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还安置了多名下岗女工。阚春凤深有感触地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能力大的多帮点,能力小的少帮点,只要人人都帮一点,这个社会就会幸福和谐。"

  "现在我们就应该弘扬这种精神,人人都来争当帮一点,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55岁的胡淑娟快言快语。她是一名大地震幸存者,30年来,她时刻都没有忘记解放军的恩情,没有忘记震后疗伤时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现在,她每月从430元的养老金中拿出200元捐给慈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

  爱心助学基金会、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爱心鲜花病房……多年来,唐山开滦一中始终把爱心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友爱产生和谐,互助激发力量,真情打动人心。"开滦一中办公室主任赵秀荣说,弘扬"帮一点"精神,就是要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强调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要充满责任感。"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人一点帮助,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