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唐山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唐山市慈善总会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

      我代表唐山市慈善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本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回顾

      唐山市慈善总会自2007年4月成立以来,立足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努力践行慈善工作宗旨,广泛筹募慈善基金,大力开展慈善救助,有力推动了全市慈善事业发展。截止2021年12月,本会共募集社会捐款9061.1万元(物资折款1541.8万元);支出8377.81万元(物资折款1541.8万元),其中支援外地救灾5008.67万元(物资折款1441,36万元)。市慈善总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先后获得“2006—2007河北省慈善组织奖”; 2008年“河北省民政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2011年“河北省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优胜红旗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2014年本会“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活动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5年被民政部授予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提名奖。

      回顾过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慈善宣传,不断扩大了社会影响

      为推动我市慈善事业起步和发展,我们从宣传慈善募捐者中的普通人和事做起,使其由最初的各种署名、以及不止一个“帮一点”的名字而出现的庞大爱心群体,成为我市的爱心品牌,在我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曾获得“2007年感动唐山十大爱心人物”特殊贡献奖、“2006—2007河北省慈善特别奖”、“2007河北十大新闻”。在2008年支援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我们支持举办义演、义卖、街头募捐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慈善事业的感召力。2009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唐山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对一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命名表彰,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我们坚持以弘扬“帮一点”精神为抓手,着力抓好慈善宣传工作。在每年开展的“慈善暖千家”、“慈善一日捐”、“寒门学子进校园”捐助活动中,通过邀请媒体、组织志愿者、秧歌队参与举办启动和捐助仪式,努力让这些涉及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善行义举家喻户晓。利用唐山慈善网站发布信息,在公益活动中发放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板,在公交车电子屏幕发布宣传口号,在道路两侧悬挂横幅标语,让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定期印发慈善工作简报至有关部门、有关企业、社会团体、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争取他们对慈善事业给予关注和支持。

      (二)多方募集善款,增强了慈善事业发展动力

      首先,面向企业募集专项捐助基金。本会成立之初,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先后有16家企业、单位为本会捐助了890万元创始基金,有5家企业与本会签署了本金5000万元的冠名基金协议(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只兑现了1400万元)。以上捐款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市慈善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上述企业的带动下,陆续有一大批工商企业捐款。在2007—2008年本会募集到的922万元创始基金和2261.5万元慈善捐款中,企业捐款占了多数。冀东水泥连续七年每年兑现100万元,于2014年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奖”。

      其次,面向社会广募慈善资金。每当外地及我市发生自然灾害,我们都给予极大关注,一方面及时发出公告,做好社会捐赠款物接收工作;另一方面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救助行动。在支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抗击冰雪灾害,支援汶川、玉树、雅安抗震救灾、舟曲抗击泥石流灾害、昭通抗震救灾、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河南抗击洪水灾害中,累计接收社会捐款捐物5008.67万元(物资折款1441.36万元)。为我省、我市部分遭受雨水灾害县区募集救助资金508.66万元。我们还通过推介慈善项目,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我市慈善事业。先后有个人捐款100万元、一批工商企业捐款50—10万元不等。2009—2018年,连续十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接收捐款957.52万元。2010—2017年,连续八年开展“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活动累计接收捐款396.24万元。2010年以来,“高俊忠心助学小组”累计捐款63.32万元。除此之外,2016—2021年累计接收社会各界公益捐款900多万元。

      自本会成立以来,我市署名“一位共产党员”和“回报”的两位爱心人士,以及爱心会员臧岚、胡淑娟等人,坚持每月或定期向本会捐款100元、200元、300元、1000元。2017年以来,年已八旬的胡淑芬老人每月亲自到市慈善总会捐款200元。像他们这样常年捐款的不是几个人,而是一群人,虽然捐款数额不大,却体现了“帮一点”的爱心情怀。

      (三)开展慈善救助,充分体现了慈善工作宗旨

      一是积极开展专项救助活动。本会成立不久,我们先后利用9家企业部分捐款分别开展了“帮一点”助学、助老、助困活动,累计救助4100多人次。随后又有多家企业、单位、个人开展了专项慈善救助活动。在每年开展的“慈善暖千家”活动中,累计救助困难家庭4992户,本会累计支出492万元。2016年本会出资20万元,救助了200名在唐就读的外地困难家庭大学生。在2010—2018年“寒门学子进校园”慈善助学活动中,累计救助5304名低保家庭大学新生入学,本会累计支出1324.53万元。同时,我们根据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捐助意向,协调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及时将他们的爱心捐助落到了实处。

      二是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和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我们先后慰问了见义勇为人员;资助宏志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病特困患者、困难老人、孤残儿童、重大意外事故家庭;走访驻军部队、慈善老人、抗战老党员、农民工;向困难群众发放“慈善购物卡”。开展这些活动亦得到了一些爱心工商企业、爱心人士的支持。其中2014年以来,“高俊忠助学小组”捐助的困难家庭大中小学生累计已由2013年以前的284人次陆续增加到1037人次。期间,本会先后11次对3个市属福利单位、4个民办残疾儿童培训机构进行了资助,走访慰问农村籍抗战老兵828人次;指导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活动使4300多人受益。在日常救助中,我们严格审核,使一些情况特殊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

      三是主动配合上级慈善组织落实救助行动。按照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的部署,先后落实了视敏儿童弱视救助项目、“微笑列车”、河北省慈善助困救心工程、“万达心康”工程、“健行天下”公益助医活动、中国移动爱“心”公益行动、“新飞净水器”公益助老活动,累计为我市患有唇额裂、视力、心脏等疾病的400多名儿童提供了免费治疗,有230多名股骨头坏死患者陆续接受治疗,为养老机构捐赠1000台热水器已经安装。实施“格列卫慈善助医”项目,累计免费向15135人(次)的白血病、间质瘤患者发放了价值6.76亿元的药品。

      十五年来,本会累计支出4014.83万元用于我市慈善救助(其中物资折款100.44万元),直接受益3.29万人次。其中助困8012人次,助学7500人次,助医6552人次,助老2936人次,助孤助残7982人次。

      (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们结合开展慈善工作,促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争取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支持,各地均做到了“捐赠有渠道,救助有平台,管理有制度”。严格慈善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人员几经变换,严格按章办事制度不变,保证了善款善用,杜绝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实行阳光慈善,坚持捐赠项目、数额、用途公开,定期审计,主动将捐赠款物用途、数额、时间向捐赠者说清楚,得到了捐赠者的满意。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慈善基金募集不足,满足不了更多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直接影响了慈善工作开展;二是自身建设缺乏活力,多年没有换届,会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能力素质还有待加强;三是指导基层工作力度不大,各县(市)区慈善工作发展不平衡。

      二、几点工作经验和体会

      慈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慈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对此,我们将工作体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同与会者互勉共励。

      (一)争取党和政府支持,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本会成立后,一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本会筹备及成立初期,市领导多次出席有关会议,不仅为我们做好慈善工作增添了动力、明确了目标,而且引导、带动了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从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5月在全市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在历年“两节”期间部署开展的“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活动中,明确要求全市上下弘扬“帮一点”精神,积极捐款捐物,由各级慈善组织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历任分管领导多次出席本会组织的有关活动,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力指导了慈善工作开展。

      (二)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是推进慈善事业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宣传慈善工作、报道慈善捐助典型和推介慈善项目,努力使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使慈善理念与企业、个人的社会责任相结合,为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搭建了公开透明的慈善服务平台,为捐赠者和受助者架起了互通的桥梁。对此,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不断向本会捐款或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从而影响和带动了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三)实施慈善救助项目,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基本标志。我们按照慈善资金使用原则,量力而行开展救助项目。每年除开展“慈善暖千家”助困、“寒门学子进校园”助学活动外,还先后开展了体现“帮一点”精神的助医、助孤、助残、助老活动,不仅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也为爱心企业体现自身价值搭建了平台。同时,我们与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不仅让百姓受益,而且扩大了慈善工作服务群众的社会影响。

      (四)保持良好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发展生存之本。在过去的工作中,本会通过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11项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责。特别对慈善资金的募集和使用作出了公开收支情况的规定,公平、公正实施救助,保证了募捐和救助工作阳光操作。本会开展的各项慈善活动历来得到了社会认可,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起步和发展的历程,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留下了宝贵的印记。在此,我们向一直关注、支持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各社会团体及各媒体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所有为我市慈善事业奉献爱心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敬意!这次大会后,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共同努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好《慈善法》,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发挥好慈善组织作用,为推动我市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